以楊牧為名的桂冠──楊牧詩獎的前世今生
◎須文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2013年楊牧回到東華大學,在童子賢先生的支持下,設立「楊牧文學講座」基金,禮聘楊牧為榮譽講座教授,帶領文學領域研究,提升文學教育課程。楊牧也憂心少子化衝擊下,他一手創立的文學院正在面對招生困難的挑戰。
時任「楊牧文學講座基金」執行長的曾珍珍,就提出了楊牧文學獎的框架,獎掖東華在校學生與校友文學創作與研究活動,希望吸引更多志在文學創作與研究的青年,能來到花東縱谷的這座文學殿堂。因此,首屆楊牧文學獎設有兩組,分別是「文學創作獎」與「文學研究獎」,前者參賽資格限定為東華大學之在校生和校友,後者則獎勵當年畢業的優秀碩、博士生。
記得在2013年秋日時,曾珍珍向我諮商辦理「文學創作獎」的設計,有感於台灣充斥著太多單篇作品,發給高額獎金的文學獎,對文化環境的提升效應有限,我建議應當有新意,把獎頒給一本詩集,也就是獎勵青年詩人出版第一本書,應當別有薪火傳承的意義。曾珍珍很重視這個想法,把評獎也當作詩集出版的扶助計畫,也成為當時文壇的一道新風景。其後,後山文學獎、周夢蝶詩獎、梁實秋文學獎也陸續建構了以一本書為獎助對象的制度,無疑開創了新生代文學傳播的新契機。
從第一屆楊牧文學獎贈獎後,楊牧提及,研究獎可以維繫東華文科的招生,創作類不妨擴大參與?事實上,在辦理首屆活動時,也有不少青年詩人,渴望參與這個獎項,提出了不少建議。2014年的「楊牧文學講座基金」會議中,就通過了一項決議,第二屆「文學創作組」正式更名為「楊牧詩獎」,開放35歲以下之中華民國國民,或曾就讀於台灣大專校院之僑生投件,改制為面向全國青年詩人的詩獎。
曾珍珍看重「楊牧詩獎」的評審,更看重得主,邀請得獎者黃岡、宋尚緯、廖人(廖育正)等人到東華大學,為學生演講,分享創作與出版的心得,或是參與「春天讀詩•讀楊牧」活動,讓青年詩人更貼近楊牧與校園。文學創作會成為東華大學的招牌,吸引全國青年創作者的目光,曾珍珍老師是最大的功臣。
2018年國立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舉行揭牌儀式,由楊牧親自揭牌。楊牧說,一生研究別人的文學創作,像是世界文學家但丁、杜斯妥也夫斯基、川端康成等,也書寫花蓮的木瓜山、立霧溪與白燈塔,沒想到自己被人研究,感到高興,也祝福所有青年的研究者都擁有創作與研究的自由,更給予楊牧研究中心深深祝福。我主持「楊牧文學研究中心」期間,也曾辦理了第五屆與第六屆(2018-2019)的兩屆詩獎,主持評審會的過程中,也享受詩評家解讀優秀青年詩人的創作成果,也是一大享受。
2020年3月13日楊牧老師辭世,「楊牧文學講座」的工作與任務勢必調整,童子賢先生期待能繼續深化楊牧學研究,接續辦理楊牧詩獎,並完善楊牧書房。也在2020年底,盈盈師母邀請了楊澤、陳育虹、陳義芝、許又方與我,討論「楊牧詩獎」的改制。有鑑於「楊牧詩獎」前七屆都以鼓勵一本未出版詩集為對象,其後越來越多類似的獎項設立,如何營造出此一詩獎的特色?幾經腦力激盪,則仿效海外紅樓夢小說獎、布克獎的徵件模式,透過編輯、學者及其他專業人士推薦近兩年內已出版成冊詩集,以表彰華語世界青年現代詩創作的經典作品。同時,詩獎中還是保留空間給尚未出版之現代詩作品,以40-80 首結集成冊,也一併可與參與競賽,如此一來,每屆「楊牧詩獎」的得主就增加為兩位。
第八屆楊牧文學獎還設立了「青春組──詩創作獎」,邀請十八歲以下的青年詩人參賽,提出尚未出版及發表之現代詩作品 2 首,總行數 60 行以內,就能參與競賽,期待能為現代詩向下扎根,盡一份心力。
回顧楊牧詩獎的興辦歷程,這座以楊牧為名的桂冠能持續召喚青年詩人,邁向一首詩的完成,實在是東華大學的師長們,兢兢業業,針對文壇的風雲變遷,持續保持一個獎項的影響力,誠如《莊子.養生主》中的形容:「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相信詩獎在青年詩人心中燃起的火苗,一定會無窮無盡地傳承下去。
編按:
適逢楊牧文學獎十週年,《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十七期由張寶云(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第八、九、十屆楊牧文學獎召集人)規劃了楊牧文學獎十週年專題,讓讀者透過多位詩人、學者的專文,一窺楊牧文學獎的沿革、楊牧詩獎的觀察,及本屆楊牧詩獎得主之作品與詩觀。
『專題目錄』如下:
以楊牧為名的桂冠──楊牧詩獎的前世今生◎須文蔚
得獎了,然後呢?──楊牧詩獎觀察之一◎騷夏
側記奇萊──歷屆得獎者感言之一 ◎廖啟余(第五屆楊牧詩獎得主)
微小與嶙峋──歷屆得獎者感言之二◎李修慧(第十屆楊牧詩獎得主)
詩作及詩觀/挖肩◎李修慧(第十屆楊牧詩獎得主)
詩作及詩觀/萬華謠言 ◎扈嘉仁(第十屆楊牧詩獎得主)
詩作及詩觀/談及消逝◎柏森(第十屆楊牧詩獎得主)
當所有眼睛焦點這樣集中──楊牧詩獎觀察之二◎林宇軒
美的事務是永恆的歡愉──臺灣當代詩界守門人◎張寶云
歷屆得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