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獎名單
2024.03.01
第十屆楊牧文學獎評審結果

萬點星光〉
 

張寶云(楊牧詩獎召集人)

2024/03/01

  

  

  楊牧老師在他的《葉珊散文集》中有一篇〈第十二信──萬點星光〉,他自問:「甚麼力量驅使我們落筆寫下那心血的點滴呢?詩人,是甚麼樣的靈光飛穿我們的胸臆?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我們的悔悟和溫情斷送給一朵紅花,一片涼雲。牆頭的黃花落,牆角的綠草衰,就是一點靈犀在支持著寒夜香爐的古典,夢見的比看到的多。」

  2024年三月初春,迎來第十屆的楊牧文學獎頒獎典禮、《楊牧全集》共五卷三十冊的出版,以及楊牧老師逝世四週年。疫情遠颺、大選落幕,全球以AI之勢襲擊我們住居的島,我們仍堅守陣地迎接新一代詩魂臨降,各組的評審們如同護持者指明新一代的光在哪裡?新鮮而真切的語言在哪裡?他們必得觸及靈犀一點,而不是空洞的發聲、代筆的挪移,做為一學術單位兼文學獎主辦單位,我們擁戴原創與深度、賤斥抄襲與功利,評審把意識集中於精微的現在詩之發現,反覆地辯證推敲,企圖延伸島嶼創作的板塊,銘刻新一代詩魂的印記。

  我們感謝來自各方的詩人們將稿件投給楊牧文學獎,投稿者計有楊牧詩創作四十冊、楊牧研究論著四篇、青春組詩創作五十九位、青春組詩評論二篇,共計一百零五人次投稿第十屆楊牧文學獎的徵獎活動,最終只選出各獎項共十一位得獎者,競爭激烈、獎項稀缺,然而主辦單位及評審仍欣見各參與者對詩文類的崇敬與熱愛,願意將稿件投遞給我們,信任我們的審閱機制,共同挹注楊牧詩獎的星光。

  本屆詩獎的評審是翁文嫻、羅智成、楊澤、李進文,青春組是葉覓覓、陳允元、吳俞萱等,期望能兼顧性別與世代、創作與學術、唯美與性靈、社會性與藝術性等異質的審美趨向,在其中取得兼顧與均衡之勢。

  楊牧詩獎入圍的共有下面七冊詩集,分別是陳育律《可能我想過會有這一天》、謝銘《地球轉運站》、韓祺疇《太陽下,陰質事》、蘇庭漢《高級實踐》、林郁真(柏森)《原光》、扈嘉仁《從我體內分離的聲音》、李修慧《身體演化我》等。每位評審必得來回審閱四十冊詩集之後,才能評選出心目中的前三名,每位評審都像是超級讀者,在披閱過各種主義、明瞭各個語詞的姿勢、思想、觀覽身體感的縱深,與他們各自彰顯的主體性,甚而是歷來楊牧詩獎的總體精神、語言自身的創發,每位創作者所發展出來的、特具藝術性的、潛能昂揚的表達,是否有更為幽深的旨趣意味?或僅止於語詞的調度而非強而有力地對自我與時代的叩問?在一個文學獎評選的場合,被檢視的不只是創作者,也同時是評審們所護持和踐行的詩美學,最終選出三位得獎者是林郁真(柏森)《原光》、扈嘉仁《從我體內分離的聲音》、李修慧《身體演化我》。

  青春組的評審則依照他們個人歷來對詩所強調及拓荒的面向,去思考每位投稿者內在的心靈狀態,語言所承載的思想性,形式與內容結合的完成度,以細讀的方式將投遞來的兩首詩作謹慎評議,審閱兩詩之間有無伸展出不同的觸角、彼此應合或跳接或共伴或延異。評審們一致認為本屆青春組水平高,超乎想像,在抉擇時總難以割捨其他也同樣令人矚目的作品,期望未被選入的創作者仍保持初心,在創作路上持續努力,不同的評審或者就會出現不同的得獎名單,未得獎不一定代表自己不適合詩創作,很有可能只是評審品味的側重點不同所致。甚至在評審過程中,三位詩人坦言自己在高中生時期根本沒有能力寫出投稿楊牧詩獎的這些作品的水平,這些投稿者/語文資優生未來還是非常有潛力和發展空間的。本屆得獎的作者及作品是陳家穎〈失足少女〉、〈藍色海洋住進安寧病房時〉、謝孜謙〈窺〉、〈永生囚鳥〉、林可婕〈耕作〉、〈閃身〉。

  至於評論組今年的稿件仍舊不多,顯見論述的訓練和培養也需要更多文學專業的匯聚,做為主辦單位仍秉持著推廣楊牧詩學的初衷,仍會鼓勵研究者們進行投獎,畢竟詩學研究也與詩創作同為「楊牧精神」開展的目標。

  楊牧研究論著獎得獎的三篇著作是:呂翠華《楊牧《非渡集》之音韻風格研究》、陳正芳〈葉珊與羅卡的抒情共振──以《西班牙浪人吟》為本的跨文化研究〉、陳俊啟〈尋找終極的精神故鄉:楊牧文學觀中的浪漫、現代、古典及傳統的融會〉。青春組詩評論獎得獎的兩篇文章是:洪誼哲〈心的嚮導──論楊牧詩〈春歌〉〉、游耘如〈愛、美與死──楊牧詩中的濟慈〉。

  楊牧老師迴盪的語音仍在空氣中震顫著,他繼續說著:「而我們追求的到底是甚麼?美的事務是永恆的歡愉,像夏季溫婉的涼亭,我們捨舟去到它的芳香裡。它永不消逝。我們追求的是甚麼?車輪的塵埃,馬蹄的淺印。一切都是美的召喚,它就是宗教。」期待下一個十年的楊牧詩獎。

  

  

楊牧全集。(圖/洪範書店提供)